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八零一章 无路可走(2 / 2)

像颇希牧这样的边军将领,之前从来动过反叛大明朝廷的念头。

一来,西北之地从来贫瘠,而大明朝版图广阔,实力强大,两相比较之下,反叛就是死路一条。

二来,大明朝自从建立之后,就对他们这些在前元时期就在西北边地担任土官的木速蛮将门非常不错,不仅让他们继承了前元时期的权势和地位,而且大明朝廷也从不干涉他们聚居地的内部事务。

一开始还设有流官,到后来连个流官也不设,除了军务上需要服从征调之外,其他的等于是给了他们全权。

遍布西北边地的一个个卫所,皆由这些木速蛮中的大家族一代代世袭,实际上相当于是给了他们一个个独立的王国。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也没有造反的必要。

因为即使你造反成功,到最后得到的,也不过是这样一个结果。

只是事情就是这么拧巴,来了一个袁崇焕,西北边地过去的一切就都发生了变化。

而颇希牧当初之所以选择发动兵变,其目的不过是想要通过这个办法,让朝廷罢免了三边总督袁崇焕,然后自己再接受朝廷的招安,然后继续过去太平无事的日子。

而且,按照当时的情况,袁崇焕杀了马万寿、赵大胤,马进忠又杀了杨麒,三边总督府还下了驱逐和肃清木速蛮的命令,他要是不先下手杀了固原参将史开先,保不准史开先就会杀了他!

所以,兵变之后,颇希牧常常想,只要朝廷治了袁崇焕的罪,他就立刻请降!

这样的事情,在他看来再自然不过了。

因为不止一个三边总督因为约束不了麾下的军队而倒霉,当年威震西北的曾铣不就是如此么!?

而且在大明朝的官场上,也实在数不清有多少个地方上的督抚封疆大吏,因为麾下军队哗变而被罢官免职甚至身败名裂!

所以自从兵变之后,他就在等待着袁崇焕倒霉的那一天,同时也等待着朝廷降旨招抚的那一天。

然而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今这位皇帝陛下居然没有按照过去朝廷一贯的套路出牌,西北出了这么大的乱子,竟然都没有下旨治罪这个袁蛮子,哪怕是连一道申斥罢免的旨意都没有!

这让颇希牧想找个台阶下都找不到。

时至今日,尽管他深恨袁崇焕,并不想向袁崇焕投降,因为他知道从袁崇焕这里可能得不到他想要的条件,但是形势比人强,如今不低头也不行。

闯王高迎祥下令让他们坚守固原城,可是颇希牧却并不想一条道走到黑,与朝廷死扛到底。

固原城中汉人百姓已尽,他们虽然有着不少搜刮而来的金银珠玉,但却无处购买粮食。

数万云集城中的木速蛮,已经困在城中数月,城中粮食只有消耗,而无进项,到今天已经所剩不多。

打着增援自己而前来固原城的贺一龙、贺锦所部四千余人,不仅连一颗粮食也没带来,而且各个都像饿死鬼转世一般,除了吃吃喝喝调戏回回妇女,什么也不干。

如今,贺一龙、贺锦等人还带着流贼出身的营头躲在南门,让自己去与朝廷大军拼个你死我活,凭什么!

城中回回虽多,足有三四万人,但是其中可以持刀上阵的青壮丁口不过万余,加上自己麾下原本驻守固原的亲信营兵总共才两千,又能消耗到几时?

自从袁崇焕督率官军前来,颇希牧白天夜里都是翻来覆去地思考,自己究竟应该作何选择。

到最后,他发现,除了立刻投降和立刻撤离这两个选择之外,他居然没有别的路子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