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五八章 人赃俱获(2 / 2)

但是这一次,崇祯皇帝还没有接过巩永固呈递的密报,就已经从巩永固颤抖的双手与说话声中,发觉了巩永固心中的激动。

巩永固见了崇祯皇帝,当即跪在地上,双手捧着王国兴遣人送来京师的密报,用颤抖的声调说道:

“启奏陛下!王国兴那边有消息了!一切皆如陛下所料,人赃俱获,证供齐全!”

崇祯皇帝见巩永固这样的人看了王国兴的密报都难以掩饰心中的激动,那么这封密报必然不会让自己失望。

最近这段时间心情大好的崇祯皇帝,笑着让巩永固起来说话,并从巩永固的手中接过了王国兴的密报。

打开之后,一目十行地看下去,连着翻了几页,终于在最后的一段看到了自己想看的数字:

“金计贰佰贰拾陆萬肆仟捌佰捌拾捌两,银叄仟贰佰玖拾柒萬捌仟伍佰两……”

这还只是其中的两个数字。

然而就是这两个数字,加上了方正化麾下的东厂报送过来的,从张家口独石口抄到十一万五千六百两黄金,六百一十二万两白银,已然超过了当年抄没阉党家产与长芦、山东、两淮等地盐商所得金银的总和了。

这一笔金银现钱更是抵得上大明朝廷六、七年的财政收入了!

至于这一次抄到的盐引、地契等等可以当做金银使用的票据之类的东西,以及谁家土地多少亩、商铺多少家、庄园房屋多少间,牛马牲畜多少头之类的账目,崇祯皇帝此时此刻也没有心思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认真看下去了。

崇祯皇帝再一次一字一顿地念出了锦衣卫北镇抚使王国兴密报中的这两个数字,然后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着一边说道:

“不错!不错!很好!很好!这一次,东厂和锦衣卫可算是赎去了之前疏忽大意的罪过,甚至可算是为朕为大明立下了一份功勋!”

明朝中期以后,全世界的白银主要的流入目的地国,就是当时的中国。

但是到了明朝末年,大明朝的官方和民间商业却又遭受了白银短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这个反常现象的根源,就在于当时大明朝的世家大族和大商人、大地主们窖藏白银的习性与特点。

这些挣到了大量的银子却舍不得拿出来花销,而是熔铸成巨大的银锭,窖藏起来,希望传给后世子孙。

因此,随着白银财富在大商人大地主的手里日益集中,明朝中后期虽然有海量的白银涌入当时的大明,但是大明朝市面上流通的白银,却是越来越少。

大明普通的老百姓手里银子越来越少,朝廷也就收不上来银子,于是大明朝的财政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知道这其中的问题所在,因此也对出了名抠门的晋商财团给予了巨大的期望。

看来这一次,这些通虏资敌的抠门商人们,果然没有让自己失望。

有了这样一笔钱,今后两三年的财政问题,又可以接着维持下去了。

一旦再挺过两三年,到了崇祯六年、七年的时候,想来之前新开辟的几个财源,也该步入正轨了吧。

比如南北榷政使司所属各个通商口岸的海关市舶司所,比如南北户部所属的铸币总厂,再比如南洋公司、经世银行,等等。

等到这些新开辟的财源走上了正轨,形成了循环,有了源源不断的财政支持之后,如今这种依靠杀富济贫式的抄家和对内掠夺式的聚敛而缓解财政问题的做法,就可以放弃了。

毕竟,这种方式虽然来钱快,但却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而且也不是那么公平。

尤其是,这些富商大户也不是抄之不尽、抢之不竭的啊!

而且抄了这些晋商世家之后,等于是将宣大、山西两地的商业、经济一下子全盘摧毁了。

虽然短时间内聚敛起来了大量的金银,但是这个行为的代价却也是极其巨大的。

如今,宝和公司虽然暂时接收了宣府各口的商铺、货栈等产业,但是要想恢复过去贸易昌盛的局面,非得几年之后才能做到了。

然而,即便是有着这样的代价甚至是危害,但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却也只能这么做。

正所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大明朝危机四伏的局面,让他无法继续等待下去。

即便是饮鸩止渴,他也只能毫不犹豫地先喝下去了再说。